发布时间:2022/10/27 15:47:52
郑州和许昌两个互帮互助的“好邻居”,正在郑州大都市区里变成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最令许昌人牵挂的郑许市域铁路,已于9月开始空载试运行。郑许市域铁路穿越郑州—许昌产业带的核心区域,连接郑州地铁网,接入新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高密度、短编组”的郑许通勤班车即将驶来,郑许一体化,迈入全自动轨道交通时代。
9月8日,随着一声悠长响亮的鸣笛声,一趟列车从港区北车辆段出发,往许昌东站方向驶去。这标志着郑许市域铁路联调联试工作结束,开始空载试运行。
作为推进郑许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工程,郑许市域铁路的建设受到许昌人的广泛关注。
10月18日,记者采访了中铁十六局集团郑许市域铁路工程(许昌段)第六项目经理部(简称第六项目部)总工程师王长青,听他讲述自己与郑许市域铁路的故事。
郑许市域铁路第一批建设者
一间狭小的办公室,硕大的资料柜挡在办公室中间,柜子前面是工作区,后面是休息区。两台电脑一高一低摆在办公桌上,王长青就“藏”在电脑显示器后面,专注地操作着电脑。
“我是最早一批来到许昌的,从头到尾见证了郑许市域铁路的建设。”王长青说,作为总工程师,他在2018年年初就来到许昌,进行管线迁改施工。
“我们来的时候,魏武大道就是一条普通的路。我们的工作是沿线勘测哪里有电力、通信、给排水管线需要迁改,一步步丈量整条线路。”王长青说。
今年39岁的王长青是河北衡水人。这是他第一次来许昌,也是第一次来河南。
“我参加工作14年,其中5年都在许昌。”王长青说,郑许市域铁路建设不仅是他参与的时间最长的项目,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项目,“我以前只是负责四电工程中的一项,这次是负责所有四电工程项目,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给铁路装上“最强大脑”
四电工程是铁路建设中通信、信号、电力和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的总称,是整条铁路的“中枢大脑”和动力之源,也是铁路建设中的最后一道关口。
主变电站为郑许市域铁路正线机车运行和车站日常设备运转提供动力,就像两颗“心脏”为沿线提供“血液”;通信信号系统就像铁路的“大脑”和“中枢神经”,是保障铁路安全、高速、高效运行的核心系统。
“我们的工作都在暗处,是精细活儿,比如放电缆、装设备、调试设备。举个例子,高架钢轨就像‘骨架’,电力通信信号系统就是‘神经线’。我们要连接各条‘神经线’,确保列车准确、快速运行。”王长青说。
王长青介绍,郑许市域铁路开创了多个国内首创。比如,国内首个120km/h“架空接触网+专用回流轨”网轨混合牵引供电系统,从根源上解决了杂散电流腐蚀这一技术难题,提高了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专用回流轨是在钢轨旁边加装第三条轨道,列车经上方的接触网取电,回流轨吸收杂散电流,减少对钢轨和主体结构的腐蚀影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杂散电流的技术难题。”王长青说。
两座城市迈入轨道交通新时代
郑许市域铁路是全国第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市域铁路。“无人驾驶分几个等级,郑许市域铁路是无人驾驶的最高自动化等级。”王长青说。
郑许市域铁路的GOA4级全功能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共包含50个场景功能,其中正常运行场景22个、故障场景11个、应急场景17个,具有自动出入车场、自动行驶、自动启停车、自动开关车门、视频联动、车门站台门对位隔离、障碍物/脱轨检测、列车唤醒/休眠、自动洗车、远程重启等特色功能。“列车休眠、唤醒、启动、运行、停靠、广播到站、开关门等一系列动作都是自动完成,每到一个场景就会触发下一个场景,形成多系统联动。郑州和许昌两座城,已经正式迈入轨道交通新时代。”王长青说,全程参与郑许市域铁路的建设,让他感触颇深。
“眼看着高架桥一点儿一点儿升高,拼装梁一节一节连通,钢轨一段一段铺设……郑许市域铁路在我们的努力和见证下,通车试运行。这既是我们铁路建设者的职责所系,也是使命担当。为了给郑州和许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所有付出、辛苦都是值得的。将来郑许市域铁路正式运行后,我一定再来许昌,欣赏许昌的美景。”王长青说。